跳到主要內容區
:

便秘

便秘的定義

便秘是一種症狀而非一種疾病,它可能是功能性的(如激躁性腸症候群),也可能是因器質性病變而引起的(如大腸癌造成阻塞)。每個人正常的排便次數並無定論,一般人排便次數由一天三次至一週三次都是屬於正常範圍,而且每個人的排便情形,會受所吃食物、環境壓力、旅行甚至懷孕等因素影響而有些許變化,因此不一定會天天一樣。醫學上,便秘是指一週排便的次數少於三次或排便次數中有四分之一以上是需要特別用力才能完成。因此當一個人的排便次數減少,大便變硬或有排便困難,覺得有排不乾淨的現象都可視之為便秘。

 

為什麼會發生便秘?

人體排便過程主要是與大腸的運動功能及糞便的組成形態有關。臨床上較常見的情形是大腸本身的結構並無異常,但由於大腸的蠕動功能不足以致於造成便秘,抑或是水分、蔬果攝取不夠而造成糞便堅硬如石,不易排出。而以下所列皆是可能造成便秘的原因:

  1. 纖維質(如蔬菜、水果)攝取不足
  2. 水分攝取不足
  3. 吃太多的加工食品,油類肉類食品
  4. 延誤了上廁所的時機
  5. 心理壓力
  6. 長期臥床
  7. 缺乏運動
  8. 因為肛裂、痔瘡或腫瘤造成的疼痛而不敢排便
  9. 藥物的副作用
  10. 先天腸道構造異常(例如肛門閉鎖、結腸狹窄等)
  11. 後天腸道壓迫症狀(例如大腸直腸癌,腹腔內腫瘤壓迫等)
  12. 內分泌疾病或新陳代謝不平衡(例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下等)
  13. 感覺或運動神經的不正常亦可導致排便之失常而造成便秘(先天性巨結腸症、脊髓發育不良等)

 

便秘的種類:

由上述可能造成便秘的原因當中,大致上可以將便秘歸類為四大類:

  1. 功能性便秘:大多數的慢性便秘屬於此項。
  2. 器質性便秘:大腸具有構造上的異常或病變而引起的便秘,如巨結腸症或大腸癌等。
  3. 藥物性便秘:因服用某些藥物而引起的便秘,例如鈣片、鐵劑、鴉片類製劑等。
  4. 次發性便秘:因某些疾病而引起便秘的症狀,例如甲狀腺機能低下症、脊髓傷害、憂鬱症等。

 

便秘常見的臨床症狀:

  1. 腹痛、腹脹、噁心嘔吐:通常排便後,此現象可以稍微緩解。
  2. 食慾不佳、體重遲滯不增:當便秘現象獲得改善時,食慾及體重會慢慢增加。
  3. 肛裂的發生:常是大便過硬所造成,往往會造成肛門口附近的裂傷流血,同時也會因為排便疼痛而更加不敢解便。
  4. 情緒上較容易焦慮。

 

便秘的治療:

  1. 改變飲食習慣,多攝取水分、水果、蔬菜等高纖維食物。
  2. 調節日常生活起居,降低括約肌緊張度,進而改善功能性便秘。
  3. 多運動,因運動可以刺激腸胃蠕動,改善便秘。
  4. 治療引起便秘之根本疾病。
  5. 必要時,醫師會適度給予緩瀉劑以減輕症狀。

 

如何預防便秘:

  1. 平時應養成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的好習慣來幫助腸胃蠕動以利排便。
  2. 避開精製食品或加工食品。
  3. 應養成每天按時解便的習慣,就算沒有便意也要上廁所。
  4. 想上廁所時勿拖延或忍住,應馬上去廁所排便。
  5. 排便時可將身體向前傾,如此可以增加腹壓以促進排便。
  6. 適當的運動可以刺激腸胃蠕動,並抒解壓力。
  7. 規律的飲食生活習慣,避免腸胃過重的負擔。
  8. 熱水坐浴以促進肛門周圍血液循環。
  9. 放鬆心情。
  10. 避免濫用瀉劑,以減少惡性循環。
瀏覽數: